冒充未成年人身份申请退还充值款会怎样? |
分类:法规解读 时间:(2023-09-06 09:20) 点击:31 |
未成年人并不具备处分大额财产的民事行为能力,网络平台设置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渠道,是对未成年人大额充值打赏行为所设的特殊救济途径。但有些成年人进行网络充值后又反悔,冒充未成年人身份“钻空子”。 网友咨询: 冒充未成年人身份申请退还充值款会怎样? 律师解答: 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一方,在明知或应知平台规则的情况下,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进行充值,后又提交未成年人的身份材料申请“未成年人误充值退款”,有违诚信原则与合同自治意思,法律不予支持。涉嫌盗窃或是诈骗,可能面临民事、行政甚至是刑事责任。 盗窃、诈骗、哄抢、抢夺、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,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重的,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。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 律师解析: “未成年人退款”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平台存在主体混乱、审核不严、标准不一等情况,导致相关灰色产业激增,使得多方权益遭到侵害。根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,直播平台应当要求用户实名注册。实践中,不同的直播平台在实名注册方面的做法不同,导致有漏洞可钻。可完善人脸识别技术,对用户注册时的身份信息加强审核和验证。 【法律依据】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百四十五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、智力、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;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。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。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,视为拒绝追认。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,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。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。
该文章已同步到:
|